俘虏俊美将军_第二十二章 日月争辉,月为折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日月争辉,月为折影 (第2/2页)

  所以至少,可以先买下经营权。一旦改革,有序之前,混乱之中,便是夺利时机。

    林烨白甚至想着,若是能赚得几分钱,便要到荒灾地去赈济。

    接下几日,他带着母亲游玩故里。扬州鳞次栉比,水船相接,或往来叫卖,又商铺林立,几番热闹也让母亲露了些真心笑容。

    晚市灯火通明。暑气渐升,林烨白在路旁买了盏冰笼给母亲消暑,身旁几个小姑娘一直忍不住侧目,卖冰笼的女孩直接羞红了脸,不敢接他的钱。

    林烨白哑然失笑,将钱币轻轻放至摊前,示意女孩后转身牵母亲。

    事实上,从到扬州第一日起他就惹了女孩的目光。从前在京城,也许是不缺昳丽男子,富贵女眷都还算矜持,顶多是多看几眼,搭几句话。然而这些时日不少女子直接向他抛花束和水果,更有甚者假装站不稳跌在他怀里。他扶稳以后那女子便娇羞道:“公子大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只得以身相许。”

    在惊诧中,林烨白又经历了被突然认亲、面唱情歌,还有被一群小倌拦住,指责他抢了他们生意,再没女子愿意光顾他们了。

    林母则开怀大笑。她面上不再年轻,但是每一道褶皱都映着她发自内心的快乐。她向他调侃:“烨白,你是想守着阿婉,还是想醉在温柔乡里纳个妾?”

    林烨白心跳加快了两步,却道:“自然是等有起色时,接阿婉过来享福。”

    可他清楚这也许不会发生了。他始终想不明,为何她会变得和记忆中不一样。幼时,他曾和她无话不谈,志趣相投,议论古今,但重逢后她成了真正的传统形象中的女子,整日女红与首饰。他承诺永远爱她,然而见到她,总少了些曾经的悸动。

    她少了些什么呢?

    不知为何,他想起阿婉往昔的眼睛。不笑时,她的眼里总有股愁绪和孤独,整个人像是站在世界的边缘,融入不了。而及笄后,她的眼睛总发着灵动的光,闺友成群——从不孤独。

    然而那双眼睛,林烨白又觉得记忆里有人的眼睛是如此相似……

    “烨白,这女子向你问路呢,你是否知道?”母亲的声音响起,林烨白骤然回神。

    只见一穿着青色短襟衫的女子站在身前,神色却有些淡淡的,仿佛不是为了搭讪,而是真的有路要赶。

    “公子,我要找徐氏绸庄,请问您知道路吗?”女子又重复了一遍,声音清脆,但尾音却有些向下落,像是兴致不佳。

    “向前到张家铁铺,再向右……”林烨白看见她的眼睛,像因为太大而失去一些神采,却增添了一丝寂寞的味道,似乎笑起来,笑意也是不达眼底的。

    他突然改口道:“若是姑娘不介意,我送您去吧。”

    "多谢公子。我到了。"女子草草行了个礼,转身要进绸庄。

    在林母诧异的眼神中,林烨白叫住了她:“姑娘,请留步。”

    女子站住了。她缓缓回头,睫毛在月光下渡了细闪,半张脸被绸庄门前的暖色晕染,朦朦的。一双瑞凤眼缓缓抬起来,像深深的剪影,又遗世独立。

    他感到自己心悸了。

    “怎么了,公子?”女子的唇瓣轻轻开合。

    林烨白道:“敢问姑娘芳名?”

    女子突然笑了,笑时,那股略微忧伤的气息却仍萦绕着。

    和李晟寒不一样。李晟寒的眼眉中永远都是深厚的、化不开的忧郁,像是被厚重的霜雪压抑的梅,快要碾落成泥。不过那是他独处时。当他立于人群中心,就会热烈地笑起来,雪就像突然被烈日升华——万物复苏了。眼里的深潭如大雾散尽,表面清浅,底处却因阳光不抵,仍冷气凝溢,凭谁见了也会心头一紧。他太过于扎眼,深邃的轮廓与五官绽放出光芒万丈,言语与笑容却又永远叫人分不清虚实,不由分说地、强硬地散发着吸引二字。所有人都会感到危险,可却忍不住靠近。而靠近,就注定会承受想象不到的代价。

    ——自己在想什么?林烨白突然警铃大作。

    “我叫徐月眉。”

    女子声音沾了笑意,似是月下花露般清新。

    林烨白眨眨眼,抖落了杂念:“姑娘可是本地人?”

    “不是。舅父经营这家绸庄,小女子只是近日来投奔罢了。幸而遇到公子好心。”徐月眉眼梢弯弯,灼灼发亮。

    “原来如此。我们娘儿俩也是最近到了扬州。”林烨白还未接话,林母却突然道。

    徐月眉作了“请”的手势:“既然遇见,便是缘分。外边暑气重,请公子与夫人进来吧。”

    绸庄腾起几层楼高,中空瑶台作展示,各处裙摆蹁跹。角落筑起几座冰雕,水汽蒸腾,在炎热的空气里降下温来。徐月眉递给林母几匹“透玉轻烟罗”,道:“便以此作礼,不成敬意。”

    碧蓝水色,波光流溢,这曾是林母最爱的衣料,现在看见却是唏嘘。林母笑着推辞:“徐姑娘,我们普通人家,用不上此等衣料。还是不用破费了。”

    “那夫人一般用什么料子?”

    二人攀谈的时候,林烨白已看向了客人。多是穿着华丽的富贵之流,但行走步伐间大摇大摆,少了些书卷气。

    等到林母接受了徐月眉的另一匹布料,并邀请她几日后来做客,话题结束时,林烨白才道:“徐姑娘,是否方便告知,绸庄经营多久了?”

    徐月眉回答:“舅父经营十年之久。小女子家乡远离扬州,闹了起义,混乱不堪,这才投奔来学些手艺。”

    二人便聊起她家乡的状况,但拘泥于第一次见面,林烨白未敢深问其他。

    林母见面前女子形容脱俗,又见林烨白一扫疲态,不由欣慰地笑。她本不打算收下布匹,但为了让二人再见,她改了主意。

    未过许久,母子二人告别。五十步处,林烨白回头,却见徐月眉静静倚在门边目送,身侧灯火通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