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俊美将军_第二十二章 日月争辉,月为折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日月争辉,月为折影 (第1/2页)

    从第二条小径蜿蜒,便是去往扬州的捷径。

    青山逐阶退后,隐于烟水,晨雾影影绰绰,盛景静待轻纱揭去。

    林母记得被抄前留在扬州的房产。曾经她喜修行,偏又信“大隐隐于市”,故爱同林将军在各处繁华地周游。

    只是如今物是人非了。林母下了马车,揩了揩眼角,转头对林烨白换上笑意。

    两月以来,林烨白实在无心打理,青茬渐长,显得年长了几岁。面对母亲,他亦笑,可是二人都知道对方笑容中的勉强。

    他不知道阿婉的离去对母亲会造成多大的伤害。更何况京中流言因他而起,她本就受尽打击,现在又因自己舟车劳顿。

    他向母亲解释这是三皇子的陷阱。但面对母亲那永远平和慈爱的面容,他实在无法说出自己身为男人,却被另一个男人侵犯的事。而每日一闭眼,朋友的尸体便会徘徊在脑海,噩梦缠身,常常惊得一身冷汗。

    在皇权眼里,他只是被玩弄的对象。这和狗畜有何不同?

    可是他有什么能力去反抗?他是罪臣之子!

    那一刻,他的仇人不是李晟寒,不是李应琛,而是一种隐匿而潜移默化的规则,同大山般倾覆压下,叫人不得翻身。

    然而当他陷入情绪的深渊时,林母抱住他,道:“烨白,人活一生,皆有命数。如果没有能力立刻改变,就学会接受。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有其他道路可以好好生活下去,就试着去闯闯,好吗?”

    林烨白似是忘了呼吸,许久回话:“娘,我对不住您。我对不住阿婉。我对不住他们。”

    林母感受到肩上颤抖,林烨白紧咬牙关不愿发声。

    林母将他抱得更紧。她何尝不绝望,不怨恨,但看着他终日摇摇欲坠,神思紧绷的模样,她心头滴血。

    她拍拍林烨白的背:“陛下心慈,林家的家产还余有一些,相比民间百姓,我们仍是幸运。烨白,权作一场修行,暂且忘了那些仇恨吧。”

    车内烛影摇晃,林烨白突然感到往事向后退去,退去,脑内的记忆像蛛网层层剥落。为了不受到伤害,他的潜意识选择将所有封存起来。那瞬间,他感到一双无形的手抑制了情绪,在他的感知里覆上一层白雾,那瞬间,眼前的世界钝了,空了。

    林烨白像突然参悟了什么似的,静静道:“好,母亲。”

    他想:还好有母亲。母亲还在。

    趁开市前,二人先找到了旧宅。

    屋内陈设仍在,装陈古朴典雅,仆人清扫着,只积些灰尘。此后便要定居下来,林母便遣散了仆人,省下费用。

    林烨白细数带来与旧宅内余下的钱财,盘算在扬州租家商铺维持生计。

    他安顿好母亲,便出门熟悉周围。

    正值开市,街边小贩还在摆放着摊子。

    一位老人卷着裤腿,随意朝旁边坐在小凳上的同行道:“说是陛下和淑妃娘娘要下江南,那宫中代理权给了谁呢?”

    对面中年男子笑道:“三皇子啊!宫里三皇子和七皇子闹得是鸡犬不宁,你死我活,争来斗去谁也不服谁,快把皇宫掀翻了。”

    “那怎么给三皇子了?”

    “你不知道?”声音压低了,“七皇子传闻是个断袖之癖!思维异于常人,谁知道要是他掌权,会搞些什么改革出来?”

    老人摆完最后一颗白菜,摇起蒲扇:“那也不是否认他改革业绩的理由啊。我记得他做得挺好。”

    “好?不是说他改革有成效吗,结果我侄儿到滇西的时候,见那儿颗粒无收,饿殍满地,易儿相食!”

    老人吓得十指合拢,直呼"造孽"。末了,他又忍不住问:“那怎么都传……”

    中年男人叹口气,摇头道:“滇西已经被封锁了,我侄儿差点回不来。内情谁知道呢?说实话,前些年太子和三皇子天天打内仗,姜国居然还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七皇子收复的。皇帝又天天寻仙问道,现在两党弄得大夏昏天黑地,他也不管不问,只管自己享乐啊!”

    中年男人还想再说,抬头却看见一俊朗男子站在自己面前,微微皱眉,听得似是入神。

    林烨白作揖一笑,让两人的眼前都闪了一下:“实在对不住,二位长者。只是听见国家大事,在下总忍不住想探究一下。若是打扰,在下立刻离开。”

    老人上下打量他一番,问道:“看你像富贵人家,怎么从前没见过?”

    林烨白才道是从外地前来经商,早起想打探一下情况。

    中年男人点点头,并未驱赶,却突然像是想起什么来:“这两天,不是说宫中权利给了三皇子吗?那七皇子又闹了,非要什么盐运改革,故意和他对着干呢!”

    林烨白心一沉。方才只顾听滇西饥荒,却未发觉整场谈话都是由李晟寒而起。

    老人惊道:“政府官盐弄得好好的,改革做什么?这不是动人家的官职吗!”

    “就是等这儿呢!三皇子手下官员连成一片,贪污腐败,现在官盐价钱太高,百姓根本吃不起啦。咱们扬州还好,你看看其他地呢?不买私盐,等着饿死吧!”

    京中看上去繁华昌盛,庆祝着姜国的收复,却不知国家已穷兵黩武,叛乱四起。天灾频繁,难民逃窜,然而这些,竟全未传入京城富人子弟耳中。

    林烨白低下头,看见一只蚂蚁奋力地挑着比自身大许多的碎屑。这时老人随意一挪脚,踏了下去,再移开时,蚂蚁已渗入地面。

    老人与中年男人聚精会神地对话着。

    林烨白决定从盐业入手。现在三皇子暂掌权,国家纷乱,又国库空虚,李晟寒这般闹也不可能真的解除官盐,毕竟大多税收都来自于此。所以退而求其次——林烨白想,也许李晟寒是想动李应琛的人。

    若不允,现在各地又起义纷纷,百姓纳不起税,加剧反叛,罪过便要怪在李应琛头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