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舍我其谁_15:出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出征 (第1/2页)

    暴雨后降温,依旧肃杀。

    朝中对抗夷的事争论不休,一群文官磨破了嘴皮子,末了还是聂老将军开口请旨领兵,众说纷纭的大殿才安静下来。

    仿佛所有人都在等他站出来一般。

    因当年大公主出嫁联姻,樊夷两国相安无事了十几年,期间樊国樊国寥寥可数的几位海军将领大多都因病去世或解甲归田了,仅剩的几位老将军也在这次夷兵的偷袭中为国捐躯了。

    如今唯一懂得水上作战的就只剩他聂云雷了。

    而夷兵来势汹汹,仅有聂家军恐怕难以阻挡。

    好在戎兰那边十分积极,他们早已对南夷国的沿海富源蠢蠢欲动,不像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遂强烈建议两国军队水陆齐下,争取将南夷国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为表示诚意,戎兰甚至还派出了他们的大王子巴亥,亲率十万猛骑与聂家军在南洲城外汇合。

    然则夷军擅水战,且南方地区地势复杂,仅派两将肯定是不够的。

    卫民立于群臣之首,他举着笏板站出来,替自己的小儿子请旨跟随聂老将军一同上战场。

    不等他话讲完,便被皇帝挥袖拒绝了。

    此事传入卫知善的耳畔,内心五味杂陈的他一连几日都吃不好睡不稳。

    周笙是他的枕边人,最明白他。

    为了爱人的夙愿,周笙进宫向皇帝陈情。

    后来,据传九公主在大殿外跪了整整三个时辰,皇帝才勉强松口,同意卫知善并列驸马之位,入伍为官。

    出征前,卫知善穿上梦寐以求的轻甲,回家拜别双亲。

    年夫人拉着卫知善,哭得稀里哗啦,生怕他此行一去不复返,还时不时责怪丈夫为什么要让自家孩子当出头鸟。

    卫民只是嘴上说“男儿七尺躯,当为国抵仇敌”,但他望向卫知善的眼神也充满了担忧。

    周笙站在不远处,似局外人般看着他们一大家子人相拥怜惜,内心生出一种卑下感。

    卫知善回头。见周笙像个不知所措的孩童,一个人站得远远的,便伸手把他牵到父母跟前。

    卫民和年夫人见到周笙就要行礼,周笙忙不迭扶他们起来,然后曲下膝盖,行了个端端正正的儿媳礼。

    今天是周笙第一次入国相府,为了留下好印象,他清早起床打扮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出门,路上还频频照镜子,生怕出差漏。

    周笙长了张长辈喜欢的脸,年夫人拉着他看了又看,“等善儿随军出征,公主殿下若不嫌弃,便来国相府住一阵吧。公主府虽好,但一个人住未免冷清。”

    周笙一时不知如何拒绝婆婆的好意,支吾其词。

    还是卫知善揽上他的肩,替他开口道:“笙儿要随我们一起南下。”

    “战场凶险,这可怎么使得?”年夫人惊声道。

    “听我父皇言中之意,此战有戎兰派兵与我大樊军队一起出站,获胜只是迟早的事。况且我已与父皇商议过了,只在南洲城内待着,居于战场后方,还是很安全的。”周笙腼腆说,“而且......我不想与驸马分别太久。”

    卫民看着周笙,眉眼深邃。

    “此行山高路途远,若是出事,善儿皮糙rou厚的没关系,但公主殿下这么多年身子一直不好,万一在那边生病该怎么是好?”

    年夫人还是不放心,再加上这次攻夷,戎兰的援军是巴亥领兵,她是真害怕儿子儿媳再受那jianian人迫害。

    周笙劝慰:“我身子已经好了许多,随身带着两名医官,不会有事,聂家军作风严谨,驸马在军中也不容易出岔子。夫人尽可放心。”

    卫民也过来开解妻子,顺便叮嘱了许多。

    听完长辈教诲,小两口又去拜了祖宗祠堂。

    卫知善郑重其事地对祖宗排位们磕头介绍周笙,礼节一应俱全毫无差漏。

    有那么一时二刻,跪在蒲团上的周笙也迷蒙了,仿佛他真是女子,仿佛他与卫知善真是一对新婚夫妻。

    周笙看他。

    他也看周笙。

    两人对视了不知多久,卫知善俯首,和周笙额头抵额头,“你我一定要平安。”

    举行完出征仪式,周笙的银顶轿随同军队一起出了城门。

    公主体弱不能受颠簸,行军队伍慢得堪比蜗牛,军队内部怨声载道。就连偏心周笙的聂建昕也想兵分两路,自己先带着轻骑往前走,后面的再慢慢跟上,不料被聂老将军一口否决。

    出发后第十日,车马行至半截,周笙再次喊停。

    公主的车轿一停,后面的骑兵步兵都得跟着停。

    卫知善骑马跟在后面,见前面堵住了,连忙策马赶到周笙身边,“笙儿,为何又停下?”

    周笙不着急开口,在兰息地搀扶下缓缓下车,等身后的仆人们为他整理好裙摆才慢条斯理道:“听探路的人说,前方地形复杂,想来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