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故人长辞,玉碎决裂 (第1/3页)
她的真名唤作班秋,家住邺城中,父亲班绍是邺城太守,性格沉默严厉。弟弟班春自幼体弱,需时常在家中静养,而母亲早逝,自然就由她这个长姐来履行职责照顾弟弟。 她自觉这个家虽称不上多么圆满幸福,可到底也平安顺遂,直到那一日的来临。 那年是乾元四年,她记得很清楚,那一年的春闱,她瞒着父亲顶着班春的名字去参加了乡试,待到放榜完毕,她一路都兴奋而忐忑地猜想着自己会得到父亲的责怪还是夸奖。 可回到家却发现,家中气氛一扫往日的平和安宁,父亲同几位师爷主簿在书房中大声争吵着,丝毫未注意到她回来了,班秋只好回到房中去寻弟弟。 班春正坐在床边看书,看见jiejie回来,他眼前一亮开口道,“阿姐回来啦!结果如何?”班秋笑嘻嘻地坐到他榻边,“你阿姐一出手,何尝有失败的时候?那几个坏小子打赌输了,等下次你回学堂去,可就等着他们排着队向你赔礼道歉罢!” 班春当即佩服地合不拢嘴,“阿姐!你真是太厉害了!全东朝能有几个女秀才啊!父亲知道了也定不会责怪你的……”可说到父亲,他又换上了一副愁容。 “怎么了,到底出了何事?”班秋疑惑开口问道。 班春这才道出,“唉……我听师爷说,北蛮近来又频频进犯边境,听说上月还屠了一城!这些蛮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打到咱们邺城来呢……” 班秋心中一惊,连忙问道,“边境不是一直有柳将军镇守嘛?怎么北蛮突然如此大胆?” 班春也只是困惑的摇摇头,“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柳将军眼下并不在北境……雪银卫也一同随他离开了。” 而后她悄悄躲在门后,偷听大人们的争论内容。 “大人!这北蛮那群野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咱们向朝廷发出那么多封求援信……怎么连一封都没有回应呐?”是李师爷的声音。 “哼……陛下这会儿啊,正忙着同柳帅怄气呢,哪有空管咱们这穷乡僻壤之地。”这阴阳怪气的语调一听就知是金主簿。 “眼看就要将西边那片土地彻底收回来了,柳帅怎么甘心这个节骨眼上班师回朝?”金主簿又开口道。 “那你有什么办法?!尽在这儿说风凉话!” 屋内又吵了起来……班秋凑近了一些,将耳朵贴在门缝之上,听到父亲终于开口道。 “昨夜子时,朝廷来人宣了秘旨。” 李师爷和金主簿听罢忙开口问道,“如此重要之事大人怎么现在才说呢!圣上说援军何时才到哇?” 她听到父亲深深叹了口气,“没有援军,圣旨上写的清清楚楚,若是北蛮打了过来,不必反抗,举城投降。” 班秋听罢立即捂住嘴,险些惊呼出声。 屋内也一瞬如同无人般死寂,良久李师爷才犹豫着开口,“圣上……该不会是在开玩笑吧,这北蛮人上月才刚屠了一城,咱们要是投降……还能有命活?” “况且邺城地势险要,若是在咱们这儿失了守……可就让北蛮人一路畅通无阻,直捣中原国都了哇!!!” 班绍再度开口道,声音如焦木沉闷,“所以今天叫大家来做好准备,朝廷不出兵,可举城投降是万万不能的,圣上不过是借此机会逼柳将军回京护驾……我今日早晨已命人修书一封寄往西北,望柳帅能够抽调一支队伍过来增援。” …… “那时候……我是多么,多么地相信!”班秋眼里淌出泪来,“相信柳帅一定会派人来救我们!” “雪银卫曾驻扎在北境时,以三千精兵击退了北蛮七部联合的数万人大军!此后的十年里,柳帅的传奇被印上邺城各个茶馆的话本里,我们这一代孩子……都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对他奉若神明!!!” “我对班春说…我对所有人说,不必害怕,咱们还有北境保护神在呢……可是后来呢?!”班秋惨淡一笑。 “北蛮离邺城只剩十里之远……他没有来,北蛮军临城门之外……他没有来,北蛮人拿攻城锤撞击了城门整整一日……他还是没有来。” “我们的神明……背弃了我们。”半夏闭上眼,十三年的噩梦还依旧如同昨日发生,血色的回忆纤毫毕现,从无褪色。 “父亲想尽了办法,动员所有人去搬运石块儿堵在城门,冒着被射死和被妖兽叼走的风险在城墙顶端插上带毒的尖刀,还有人……自愿被妖兽吞进肚子里,只为了能用藏在身上的土炸药和妖兽同归于尽!如此苦苦撑了三日……连我都披甲上了战场,只为了守住邺城,守住我的家……” “又过了三日……城中的青壮年男子已经死了近一半,寄往西北的求救信一封又一封……从来都没有回音!金主簿……觉得是送信的鸽子被妖魔吞吃了,非要自己亲自骑马去送信……仅仅过了半日,那马儿就跑回来了……驮着金叔叔的半边身子…………” “可我们甚至都没有多余的时间安葬他,五殿下,你见过秋天农户收割麦子的场景吗?一刀割下去……成片的麦田便倒了,人命也是如此,何曾重于泰山过?分明轻的还不如一粒尘埃……” 晏珩沉默着,没有阻拦她继续自说自话。 “终于,到了第十日,我们弹尽粮绝,父亲也没有办法了,他叫剩下的残兵们准备好火油,待到北蛮人冲进来就与他们同归于尽……可就在这时,哈哈……柳帅终于大驾光临了,他在前两日夺回了西北旧地,带着王师回来【救急】” “我猜想,陛下那时一定很恼怒,他输了这场博弈。”半夏冷笑一声,“没能驯服柳帅这头猛虎,反倒叫他一跃而成定国公,天子一怒……必定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那个付出代价之人……便是我父亲。” “他因抗旨而获死罪,株连九族……而圣上宽仁,念他守城不易,只杀班姓之人,我父亲那时一身的伤,都快要站不起来了还得叩头、谢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