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1) (第2/2页)
,他那执拗的X子就被劝住了。 究竟何时呢,伊璐回推时间,推着推着,脑海刚要浮现谁的一双灵动大眼,便被前来的步伐打散。 「少爷。」 走廊另一头来了个人,正是秦国公书房里的老仆,秦仲川快步上前,伊璐回过神也跟了上去。 原来是秦国公听闻秦仲川回府,特意派老仆告知道:「老爷尚与朝中几位大人在书房论事,夜已深,少爷今日先去歇息吧,不用探望了。」 闻此秦仲川眼里一讶。 下朝各大官员聚集叙政本是常态,尤其秦国公乃朝廷大梁之一,许多官员为其马首是瞻,常常会来府上聚会,但……「这个时间点,父亲他们还没结束?」 老仆点了点头,没有回避直言道:「今早g0ng中收到祈王来信了。」 秦仲川微愣,顿时想起白日的传令兵。 难不成战场出事了? 但他很快就撇除这个想法,任谁想都是不可能的,如今夷族大势已去,只差捉拿夷族太子忽札尔了。 还有什麽事,值得各大官员此刻聚集在国公府的书房秉烛夜谈? 老仆道:「少爷可还记得,几个月前,陛下传了一纸手谕给祈王。」 几个月前,正是夜秦打完北疆决定成败的关键一场战役,皇帝的手谕里提到yu派朝中林将军去接替战场余事,好让祈王能卸下职务歇息,加紧脚步回京、接受封赏。 秦仲川点了头,「记得。」 老仆道:「祈王……回信了。」 这般意味深长的语气,那表示所有事出有因都在这封信上吧。 「祈王大概是拒绝陛下的好意,」这麽一想,秦仲川已然明白,「惹陛下生气了。」 「少爷说得不错,祈王信里说追剿忽札尔事关重大,不好假手於人,待他砍下对方头颅後会速速回京。」老仆解释得更详细些。 天子T恤功臣,派其他将领去为其分忧,谁想功臣不辞辛劳,自愿负责到底……这着实谈不上什麽大错,至少,皇帝不该为此而动怒,官员也不用为此而紧张。 但是祈王。 秦仲川站在栏边远眺,年轻的容貌上有洞悉一切的惋惜。 既身处权贵之中,从小他便听过祈王这号人物,知道他是先帝爷最小的皇子,排行二十一,与当今圣上足足差了两轮;还知道他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与皇帝感情深厚,b起手足,两人更似父子。 在以前这些评论就是全部了,是他对祈王所有的认知。? 直到五年前爆发的那场战役。 北疆之战,灭了整个夜秦的傲气,独独成就一人辉煌。 秦仲川想起那到现在还风靡各大茶楼酒肆的说书故事,讲得是夜秦危如累卵之际,贵为皇族的王爷自告奋勇要去北疆力抗蛮夷,肩扛江山,为国亲征。 然後他做到了,才年仅十六岁的少年,不但一举扭转劣势,击退敌人,也一战成名。 祈王。 夜风瑟瑟,吹得教人有些心凉,廊道的烛火也变得摇摆不定。 秦仲川轻叹口气,从前有文种自刎越王剑,後有韩信亡於长乐g0ng。王者可与患难,而不可与同乐。当年那个率领大军打败敌人的少年,如今却成为皇权眼中的敌人。 现在祈王手握半片江山军马,深受百姓簇拥,朝廷呼声高涨,论名论权已超过当朝各皇子们,皇帝自要想个名头赶紧将人召回京好回收兵符。 「祈王犹年轻气盛,好胜心强,对兵家事难免执着。当然,也可能是发现自己受到猜疑,在跟陛下赌气。」老仆愁眉苦脸,把书房里官员的神情都带出来。「总之,他一拒绝陛下,陛下忌惮更深,事情就更麻烦了。」 君臣猜忌向来於国不利,一边是帝王一边是功臣,尤其皇帝与祈王不仅仅是君臣,还是手足。 左右为难,确实让各处官员都很紧张啊。 秦仲川叹口气,「现在可有夷人踪迹了?赶紧让父亲通知各州官府先行准备,好一起协助大军清扫,这样会快些。」 「有,祈王在信里有提到。」廊下风铃叮当作响,有风来袭,伴着老仆的唇音而去。 「好似在……颐州。」 那声音出了国公府围墙便消逝不见,风继续吹着,拂过大半片夜秦疆土,来到颐州城,来到城外的静心山,呼啸谷间,变得格外猛烈。 山里的林树剧烈摇曳,沙沙簌簌,拨乱的枝叶底下,幢幢黑影涌动不绝。 静心庵的师姐正在巡逻。 就寝时间,各处斋院都已熄灯,唯有手上灯笼兀字亮着,圈起一处昏h,在摆动间摇摇晃晃,提着灯的影子也随之摇摇晃晃,人与影都行走在道路上。 本来都好好的,她也要去交班了,夜里却传来一声拖长的吱呀。 师姐打呵欠的手势就这麽顿住,辨出那是老旧木板被推移的声音,可大门早落锁了。 她JiNg神立马提了起来,飞快去西院挑出一只最为凶猛的猎狗。庵人趁夜出逃是偶有的事,师姐的步伐气势汹汹,可当看到敞开的门前涌入乌压压的人群时,她完全没想到。 猎狗先警觉低鸣几声。 看着脚下被斩落的门锁,师姐颤颤将灯笼越提越高……很多只脚,是一大群人……穿着狐裘大衣,是猎户吗……可猎户哪里用得着这把大刀……灯笼缓缓升高,刚到最高点便直接啪声掉地。 是夷人!? 一束寒光劈过,夷人没有让她说出这句话,将所有声音拦截在一弯血月之中。他们收回大刀,觉得应该万无一失了,突然想到什麽,脸sE一变。 漏了一处。 「凹呜——」 一声嚎吠直直窜上,像点燃预警的火苗,西院猎狗们相应炸响。 一发不可收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