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九章 刀斧手 (第2/2页)
正好,两位好好想想看,必然也能找出我军一二不足。” 刘备关羽不由得相视一眼。 “这……”刘备迟疑。 见此,李孟羲再激,“两位定能知察疏漏,莫以为难。”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备关羽,不得不一个m0下巴,一个揪胡子,两个眉头紧缩。 好一会儿,刘备为难的摊了摊手,满脸为难,“羲儿,某,实在想不出。” “不成!”李孟羲小脸一板,严肃说到,“想不出,今晚就别睡觉。” 刘备哭笑不得了。 无奈,只好继续去想,继续想军中何处不足。 这在说话间,关羽想到了。 关羽沉Y到,“……若说疏漏,还真有一处。” “我领三百奔袭之兵,每日奔跑,士卒背的行囊,晃晃当当,时不时还会掉,羲儿,你看,想个法子?” 行囊,晃荡? 李孟羲寻思了一下,脑海中便出现了一个画面—— 背着铺盖和被子,还有衣服,碗筷乱七八糟一堆东西的士兵们,边跑,身上的东西晃晃荡荡的,把人肩膀砸的老疼。 不仅如此,跑步节奏也被带乱了。 然後,脑海里又浮现了另一副画面,那是现代军队的强行军的画面。 十公里越野,士兵们背着大包,大包系的SiSi的,一点不晃动,枪也用绳子绑Si在背包底下,然後,前边用腰带紧紧的束在腹部,这样,包裹就一点不会晃动了。 “携行具……”李孟羲恍然,自言自语的说到。 关羽听到李孟羲说的话了,虽然听不太明白,但显然,李孟羲有解决方法了。 关羽就不再过问了。 想战国时的魏武卒,魏武卒【衣三属之甲,C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魏武卒,又穿数重甲,又拿弩带矢,还携戈配剑,还带有军粮,自然,也少不了炊具帐篷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带这麽多东西,还能日奔袭百里。 那麽,必然,魏武卒有一套好用的携行装备,把这所有武器军粮等,安置的妥妥当当,背在身上,省力又稳固。 不然,若是携带不得法,这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路跑,一路晃荡,还一路掉,跑不了百里,人就没力气了。 魏武卒必然有高效携行具。 携行具的重要X,不下於铠甲兵器,可魏武卒的携行具,这麽重要的科技,不见诸於兵书记载,也未流传後世,殊为可惜。 关羽已经想到了一处疏漏之处,就等刘备了。 关羽和李孟羲二人,就拿眼瞅着刘备,等刘备“交题”。 刘备很是焦灼。 气氛就这麽沉默着。 好算刘玄德最终还是想出了一个答案。 有了答案的刘玄德,顿时气势就不一样了。 他露出笑意,一脸从容,腰板直起,看着李孟羲,“羲儿,你要走我车马二十辆,现下,好多粮食得靠人背。我军车马不足,这是否,是一疏漏之处?” 刘备笑问。 “是!”李孟羲也笑了,“如我所说吧?二位也能找军中不足!” 刘备关羽闻言,哈哈笑了。 三人约定好,日後,每人日挑一错,夜时汇总。 一日知三错,又改三错,千日便知三千错,改三千错。总叫他再无一处疏漏,总叫他强军JiNg兵必成。 然後,李孟羲就跟刘备商量,如何解决车辆不足的问题。 一个解决方法是,还是买,沿途遇到村落的话,买牛,买驴子,买骡子,买能拉车的牲口,也买板车。 一旁的关羽给出了另一个解决办法,军中有木匠,可以直接找人手坐,不也行? 缺车是个问题,和板车这个工具相b,人背的效率有限。 一人可以背三十斤粮走一天,再多,就太累人了。五个人,也只能背一百五十斤粮而已。 但用车拉,一人前边拉,後边两人推,左右一边一个人推,那一车,轻松拉三五百斤粮不止,车还没拉满。 有车和无车,就是,好几倍的运力差别。 板车不可或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