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节 (第1/2页)
华蓉出华府时孑然一身,半个婢女也带不出来,孤零零地落进紫禁宫城,更如沧渺一粟漂进大海。 那两个宫娥将床褥铺了,也不再管别的,远远靠在落地阁外守夜。华蓉又饿身上又疼,却蜷在被子里咬着牙,不敢随意兴头喊人来伺候。 ——倘若太后娘娘真的喜欢她可怜她,怎么会将她摆设一般撂在这里,连一瓶伤药也不赐下? 她的确是聪明的,所以她心甘情愿配合太后娘娘演了这场戏码,华蓉清楚地知道,唯有靠着太后与东宫的力量,才能将扳倒她恨毒的那个人。 那个贱人,华云裳。 “jiejie,你知不知道,阿爹、不,华年将我领回家那年,给我取的第一个名字并非是华蓉。” 那年,他叫我“华筠嫦”,与你名字的发音一模一样。 那年,我只有五岁,他以为我不会记得。 华蓉抱着宝相卍福锦被昏昏睡去,半梦中恍觉泪湿了枕巾,迷蒙睁开双眼,悚然发现那不是梦! 那也不是她的泪,而是几乎烧在睫毛前的一滴烛泪。 屋里不知何时点起了明灭的灯盏,一位尊荣华贵的女子静静坐在榻外不远的美人椅上,落地的叠纱凤裙艳丽华美,脸上一张蝴蝶面具银光闪熠。 “总算醒了,正打算叫meimei呢。” 女人的声音柔美极了,精巧的下巴尖向身旁的宫婢一点,“来日慢且长,你今日入了东宫,这份见面礼,但请笑纳吧。” 华蓉惊疑不定,只见那宫人姑姑面带阴笑,利索摊开手中的卷布囊,露出三排闪闪发光的银针。 “不……”华蓉猛然惊省,抖着身子滚下榻,爬到那女子裙摆下,“不、太子妃,太子妃娘娘……” 第51章稷中莫非无人了不成? 一直到八月初八,江南水师总督依旧没寻到学宫一行人的踪影。 那艘船是运茶的商船,船上的商人旅客将近百人,衙门兵丁沿岸打捞起大半的船客,却唯独不见稷中学宫出来的先生们。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仿佛当真被太湖的浩浩积水吞没了。 云裳与有琴颜不约而同地相信“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倒是小安,在学宫时与湛让最为交好,也是他每天往衙门口跑得最勤快,每次默默都是淌着眼泪回驿馆。 有琴颜怕他影响云裳备战南北辩礼的心情,半斥半哄地说了一回:“去,尚不知结果呢,你先丧气起来,还要我们哄你不成。” 悲色形于外的小书僮这才勉强收敛些。 “小安别担心,黄师姐会水,小阿湛机灵,蔺三师哥最促狭了,说不定这会儿正躲在哪里故意惹我们着急呢。” 云裳这几日每天早起来驿馆,与大师兄复习辩和之术,这话原是窃蓝安慰她的,她如今也能心平气和地拿出来安抚别人了。 但有琴颜看得出来,小师妹心里在压着一股劲儿。 她外表的佯若无事,看起来如同一张闲置的弓弦,可一旦拉弓上箭,便能聚起千钧之势。 他心中比云裳多藏了一层心事,自然了解这种感觉。他了解这看似乖巧的小姑娘实则意志坚韧,决定的事情轻易无法动摇,若非如此,他当日也不会同意云裳参加南北大辩。 小师妹弩着一口气要为她师兄师姐出头争个高下。 可同意不代表没有担心。 云裳与洛北的晏落簪不同,郁陶君是无涯院长崔夫子的得意弟子,又早早得到太后的褒扬得赐封号,名声远扬南北。 而姑苏云裳却是闲逸爱玩的性情,于名于利无所求,学宫中的小弟子们喜欢亲密地叫她“小师叔”,对外却一个赛一个护短,不但不夸嘴,反似生怕泄露出去,谁人会把他们小师叔抢走一样。 所以如今梦华京中,连知晓云裳是亚圣关门弟子的人也不多。 声势还在其次,华府的家事有琴颜有所耳闻,现下东宫一方明摆着站在北学的立场,婉太后又抬举华二姑娘,对华云裳表达出了不满,师妹选择在此时出头,无异是站在了东宫的对立面去。 唯有他清楚,这个伶俐而单纯的姑娘,只不过想为师门争一口气罢了。 “师兄?”云裳第几回叫他,手指在他眼前挥,“师兄可是想到了什么?” “什么?” “我方才说,师兄博闻广知,可听说过用一绺头发浸在心头血里,这是何地的仪式或者道术么?” 有琴颜回神甫闻此言,想想那个画面,心头闪过一片恶寒,“问这个做什么?” “唔、”云裳不自然地瞥开眼,“怕辩合时遇上相关之事,有备无患。” 这话可是胡说了,天下读书人都翘首瞩目的南北大辩,只会议论阐发有关圣人仁义之道,怎么可能突然冒出和这种血腥邪术相关的话题? 云裳神色中的遮掩模样,瞒得过别人,在看着她长大的师兄面前却无所遁形。 有琴颜看她几眼,见她不想说,便只道,“我似在从前收集的古籍中看到过类似记载。” 回想了片刻,他神情有些凝重,“好像是叫,‘血青丝’。” “血青丝?”云裳缓缓念出这几个字,心尖似也被几缕细丝勒出血痕,“什么意思?” “是一种诡异的替劫之术,方法十分血腥,需取替劫者的心头血沾上被替者的……” 话没说完,有琴颜看着小师妹忽然变白的脸色,关切道:“为什么问这个?你有事不要瞒师兄。” “没、没什么。”水红色的绸缎发带衬着云裳雪白的脸,她费了好大力气才提起唇角,看着有琴颜一笑,“只是想不通,怎会有人那么傻。” 她以为再见容裔不知会是何时,没想到却很快。 辩礼日定在八月十二,临近中秋节前夕,文渊阁阁老澹台恂出面邀请南学北学的代表人物,在金明池畔宝津楼上会面。 所谓君子无所争,其争也是坐而论道的风雅事,不可伤和气。南北才子齐聚京师,爱才如命的澹台老先生欣喜不已,设了此宴一来是见见这些后生的风采,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