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滇西荒,菜人悲 (第1/2页)
至扬州二年整,初时林烨白的盐业并不顺利。他难以接受官商勾结,需要上交一大笔白银才能开始行商——或者倒卖。巡抚往往要从中抽取一定数额,做成假账,再层层上报。 等到报上朝廷,已是不少财政赤字,而层层关卡后皆是贿赂留下的窟窿,当地再难拿出财政支援灾情。 也许可以将家业变卖开始打捞第一桶金,但他目睹贪官享乐百姓难安,面对第一道防线就难以弯下腰。 就在想要放弃之时,变革开始了。三皇子与七皇子的斗争不再掩藏,等风浪席卷至扬州,李晟寒开始架空官员。 那三角眼的巡抚被换了下去,新上任的巡抚降低官盐税收,增加贩盐的设置点。盘根错节的大盐商竟接连倒下,私盐同雨后春笋般涌出,连着剩余产业回了暖。 门户不再紧闭,人们脸上不再素色,徐月眉的绸庄再次盎然。 她的神色依旧是淡淡的,似乎从灾难伊始就未发生变化。 也罢,如此大的家业,并非一场灾难就能架空,林烨白心道,即便是自己也没有那么容易倒下。 他与徐月眉渐渐熟络,本只想作商业伙伴,但女子的心意却藏不住。 比较扬州女子,她似乎内敛许多。 来客时,她将每个人的特点捻熟于心,霎时就能配成最妥帖的衣物,常常叫人叹服。无事时,她便静静看书。 林烨白也许有过动心,是初见时的一瞬,她抬眼,遗世独立的一瞬。可是他想,嫦娥应当立于月宫,而非被人摘下。 所以当徐月眉第一次触碰他的手时,他没有回握,于是那只柔夷般的手便轻轻退了回去。 林烨白回望,只见徐月眉的睫毛缓缓地下移,轻轻地碰了碰眼睑,像蜻蜓点水后即分离。便是如此不喜形于色。 盐业蒸蒸日上,然而现在当务之急却是灾情。 瘟疫猝不可防。自江邮弥漫开,直逼南方,霎时遍地生根。 那里人道“国运将至。” 在这时刻,林烨白却面临运输的交接。 “烨白,此次滇西之行务必小心,娘在这里尚安全,无需挂念。” 徐月眉扶着林母的手,向林烨白浅浅笑着。 林烨白一步三回首,最终还是狠下心离去。 这是一笔大单。若是能做下,境况能变得更好。到时将母亲一直喜爱的那片小园林盘下也不成问题。 然后慈善济施,远离纷争,再入江湖,此生足矣。 “十倍!整整十倍的利润!说没就没了!”徐巡抚把账本狠狠甩在桌面,直接摔出一页,上边赫然写道:”年利四十万钱整”。 一小官在旁锤桌道:“这新巡抚是李晟寒的人,端的是个油盐不进,愚蠢之至!几百万钱全让利给那些小商小贩!” 徐巡抚血丝爬上眼睛,恨道:“这年头,瘟疫闹成什么样子了,到处天灾人害,哪里捞得到油水!只求官营能继续维持下去,结果李晟寒偏要在这关头改革!改革改革,改的是我们的命根子!他个年轻小儿,懂个屁的改革?把人惹急了,别说他个皇子,皇帝也给他掀翻下马!” 他的妻子立刻关上门:“相公,这是什么话!勿论国事啊!” 油灯明明灭灭,映着那日益减少的盈利数额,眼前仿佛是新生私盐业的蓬勃喜悦,狠狠刺激着徐巡抚的神经。他长叹一声,扶住额头。 这股愁绪似乎不断蔓延,举国无处不陷入停滞。此刻又有边境来犯,内忧外患,然而皇帝依旧不问国事。李应琛眉头日渐紧缩,实权并未掌握,虎符调动不得,只得让小兵小将暂时守关抵御来犯,一边加紧寄信至江南,求得皇帝回来。 本想在皇帝回来之前将李晟寒彻底架空,但现在…… “怎么今日七弟没来上朝?”李应琛看似漫不经心一问,实则已在心里定罪。 一大臣上前道:“殿下,几日前七皇子就已上书要到扬州查看改革成果,现在已经出发了。” “这是对本宫的承诺存疑?还要自己去核验一下。” “呃……这,这,七殿下必然是不敢的……” 李应琛敲了敲龙椅,薄唇一勾:“嗯……甚好。本宫知道了。” 滇西天色向蓝,深色浓烈。无云的晴空在夜繁星密罗。 李晟寒身侧没有多少人。 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长腿在空中撩起一个弧度,翻身下马。 已是初夏,前方却荒无人烟,遍地尽是皲裂,闷热的空气蒸腾上来,像要勒住这片土地的脖颈。 钱袋和干粮碰撞在一起,发出叮当之声。他沉默走在前方,抬眼望了一眼天空,又快速垂下睫,加快脚步。 身上的湛蓝袍衫逐渐和这片土地未被遗弃的天空融为一体。 林烨白在一片老砖墙中兜兜转转,只觉热气弥漫,带着若有若无的腐败味。 犹豫许久,他还是敲开一户人家,想询问与自己交接的商户所居何处。 门开了。一只枯槁的手伸过来。指骨若隐若现,几层皱皱的皮无力耷拉在血管,拇指处一团绿得发黑的伤口化着脓水,一滴滴落在地上。 林烨白愣了愣。向上望去,一位老妇直勾勾地盯着他,破败的嗓子发出撕裂般干渴的声音:“外地来的?” 林烨白行礼道:“是的,老人家,劳烦请问——” “外地来的,先进来坐吧。”老妇人打断他,侧身让出道来。 林烨白心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