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苏格拉底申辩篇14-29局大结局 (第2/3页)
就算胜诉,现在他支持率才37票,很不利,但有所改观。记得在上面有一段因着苏格拉底的失误,他把应该是演说的申辩采用了辩护的方式,支持率从67票刷一下掉到了37票。现在情势有所改观长了3票达到了37%,虽然艰难还有希望。此时关键点是法庭人员对苏格拉底的说法产生了兴趣,现在局势是原告占主动权,被告苏格拉底压力很大。票数:苏格拉底37vs63票落后。 37vs63——第十八局 标注:策略上跟前面一样没变,始终坚持“那不是我”的这根轴线,在以后的申辩中这个轴会贯穿到底,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从进入法庭的那一刻就把“那不是我”作为申辩核心了。不管原告的指控是的还是假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否认,“那不是我”。另外他会在否定原告罪状的前提下,再转过来指责控告人的不是,或贬低或挖苦,都是苏格拉底用的策略。这段他没用前面的老招式:“避当前,认以前、并夸大以前”。还是那句话:把最危险的当前淡化,把最小伤害的以前夸大。 这是苏格拉底前面一路采用的避近就远策略。这段陈述中他提到了“米利都”这个自称是Ai国的人控告他,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苏格拉底挑战了米利都什么,使得他找苏格拉底的麻烦?? 从表面看是有关信仰的,苏格拉底信的不是雅典的神,其实没这么简单。嘿嘿,这里有个疑问,是不是雅典人不信雅典神就是不Ai国?苏格拉底跟米利都争论的是这个问题。米利都嘴上说不过苏格拉底又很不服,他就开始W蔑苏格拉底不Ai国了。坦白说米利都的说法站不住脚。如果按照米利都的说法,那雅典就不止苏格拉底一人不Ai国了,不信神的也不Ai国、信外国神的也不Ai国,那人多了去了。你说他不Ai国他又在雅典尽着国民的义务,b方服兵役、纳税、劳动生产都是在雅典,他怎么不Ai国??如果用信仰来定义Ai国的话,可能就没有国。任何一个国家很少是由一个民族组成的,不同民族都有不同信仰,就连县与洲之间也存在信仰差异;那么雅典应该定几个神作为国教?或者说雅典应该定几个神作为正统信仰?? 米利都控告苏格拉底是因为苏触动了他自尊心,负气!嘴上又说不过心里还生着气就找苏的麻烦。 ——“带坏青年人”是指苏格拉底的学生或追随者,这件事不是米利都该管的,他只是拿这个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来达到告倒苏格拉底的目的。苏格拉底那种讨教方式会引起很多名人不满,而他本人又专去找大师讨论,结果把大师弄得灰头土脸。 这还不算苏格拉底的学生,学生是没有老师那么有品位的,他们讨论的目标跟兴趣有关,今天我去向农民讨论、明天向手艺人讨论,等于雅典上下的人、都被这些人给Ga0的心里很不爽。矛头统一指向苏格拉底,此时苏格拉底不被驱逐出境雅典人就不能安睡;假如苏格拉底不Si啊、整个雅典都会乱成一锅粥,情况就严重成这样。不得不说苏格拉底对雅典大多数人形成了恐慌心里,见到他就害怕! 票数:苏格拉底37vs63票落后。 36vs64——第十九局 标注:从苏格拉底与米利都的对话来看是被告先发言的,米利都真的是负气才控诉的,这从答与问的深度能看出来,米利都对控诉内容不了解,太轻率。另外苏格拉底才用了迂回的质问模式,就把米利都Ga0糊涂了。就是同一个问题苏格拉底除了正面质问还进行反面问,这样使得米利都脑筋一时跟不上节奏,他的回答就显的很无力。 另外你看苏格拉底用“教坏青年人”这个点,反向的问米利都法官不能教青年人学好吗?是所有法官还是一个法官能?一连串的问题米利都顺着厉害形式应付。等于米利都被苏格拉底套主了。假如米利都说:法官不能、一群法官能、陪审团不能,此时会引起那些人物的反感;从而对米利都的态度发生转变。b方冒犯了法官、法官不采纳他的控词。冒犯了听众席,听众席因为被冒犯负气转投苏格拉底票,那时庭审局势立马倒转,米利都就败诉了。现在苏格拉底36票,米利都64票绝对领先,显然他是主动。米利都的回答不见得聪明,前面提到他被苏格拉底的问话给套住了,不得不说米利都的策略是好的,此时苏格拉底票数没啥波动,还在36%。 虽然苏格拉底用迂回的策略质问米利都,但是见效缓慢,这使得支持率像是僵持住了。也等于苏格拉底现在开始通过询问损米利都这个人,这样能把他的“无知”凸显出来给法官、陪审团和听众席看。法庭参与者觉得虽然米利都这人有点笨,但他对你的指控是清楚的、等于从法庭参与者来说对苏格拉底答辩的态度就是这样。苏格拉底拿不出有力的辩词让陪审团等人信服,所以他对米利都虽然指责却没形成成太大伤害。 票数:苏格拉底36vs64票米利都。 35vs65——二十局 标注:上面对话显示苏格拉底一直给米利都下套,米利都也不笨,他提了个反问“难道不是吗?”把问题抛给了苏格拉底,但是注意!苏格拉底没回答米利都的反问,而是接着往下追问。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苏格拉底不回答米利都提出的反问??一方面苏格拉底无法回答,另一方面,苏格拉底的策略中就没有答案。 假如他回答:是或不是,那接下来怎么展开??没法展开不是成了自问自答吗?? 苏格拉底提问、米利都反问,苏格拉底答完再问、这样话题就会转变,就打乱了苏格拉底的格局。此时苏格拉底还在按着布局给米利都下套呢,话题一转这套也就不管用了。 米利都犯的错误是:没有追问苏格拉底为何不回答,他没有把握转移话题的机会。 票数:苏格拉底35vs65票米利都。 38vs62——第二十一局 标注:苏格拉底不停的在追问米利都,而且在时间长很紧凑,第一秒说米利回答我什么什么问题,第二秒就说哦,米利都、你为什么不回答?这问题不难!从时间的把握苏格拉底不让米利都回答,即使米利都有答案也不让他说。米利都尽量不回答苏的提问,除非不得已才回答。苏格拉底要做什么呢??他这样做是显示米利都的无知,让法官、陪审团、听众席看到米利都的无知,从而对他的控告失去信心。b方说:在法庭有一个傻子去告律师,你们说法官会听谁的意见??肯定重点采取律师的说法;对于傻子只要不是特别尖锐的控词基本是轻视的。 苏格拉底不停追问一方面打乱米利都的答辩计划,另一方面也使他小心作答,米利都很谨慎。现在庭审局势慢慢靠向苏格拉底,支持率38票、b前面曾长了3票;慢是因为苏格拉底的策略是迂回质问,所以见效慢。苏格拉底也没有有力辩词驳倒米利都的控告。其实苏格拉底是正确的,迂回追问虽然慢、但让他一直掌握着话语权,如果一旦处理不好苏格拉底的伤害会更大。假如米利都掌握话语权,苏格拉底只有答的份,他又不能认罪,认罪就等于判了Si刑,苏格拉底没有办法回答米利都的质问。 前面已经说了,面对米利都的指控时、苏格拉底始终是“那不是我”;他只能回答以前不能回答现在。等于他是避开现在答以前,这显然跟案子关系不大。 票数:苏格拉底38vs62票米利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