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申辩篇的曲折进程_苏格拉底申辩篇1-13局庭审分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苏格拉底申辩篇1-13局庭审分析 (第2/3页)

化解整个法庭对苏格拉底的警觉。原告说苏格拉底口才很厉害,提醒法官和听众席认真听,稍不留意就被他给带跑了。听过苏格拉底回答后,大家觉得也没什么嘛,哪有原告说的那么厉害!所以在接下来的申辩中苏格拉底就宽松了,不再有人紧盯着他的把柄。

    从法庭局势来看,此时苏格拉底b较宽松,对他答辩有利,也成功赢得了话语权;本来整个法庭对他的答辩是轻看的,就是忽视的,因为他老是不谈现在谈以前局势在变化。

    这场辩论中有一个主轴,苏格拉底紧抓“那不是我”作为核心,主要指责对原告的不是,这样做能降低法庭对原告控词的信任度。苏格拉底如果不这样做他立刻就会输,那样结果是:苏格拉底Si。为什么原告专门盯着苏格拉底的现在呢??因为谈现在足以让他败下阵来,而谈从前、苏格拉底结果是:有过犯,不定罪。顶多法庭给他个警告就完事了!后果没有那么严重。所以,原告控词核心指苏格拉底现在的事,而苏格拉底知道谈现在他必Si、他不谈现在谈以前。就是:把当前最大的威胁淡化,把从前最小的伤害夸大,这是苏格拉底的辩论策略。

    举个例子:原告说苏格拉底,你昨天去商场买了本书!苏格拉底说:那不是我,我是去买酱油的。苏格拉底的策略:不管原告指控是真是假有理没理,我全部采取否定,反过来指责挖苦控诉人,这样使得苏格拉底在法庭慢慢赢得主动权和支持率。

    最后有一个结果,前提是雅典人在不仇恨苏格拉底的情况下:苏格拉底赢了,他无罪释放。如果雅典人仇恨苏格拉底,他口才再好都要被定罪,要么关押、要么流放、要么Si刑。

    其实苏格拉底说了谎,只不过法官和听众没有察觉到,他的法庭辩论、是为了赢得支持率,只要支持率过三分之二就算胜诉。票苏57vs43票

    58vs42——第四局

    标注:已经说过了,这是法庭辩论,不见得所说内容是真的,内容真假也不重要,关键看谁的答辩更能赢得听审席和法官的支持。这段首先非常诚恳,苏格拉底说:我不像他们,字字句句都经过了JiNg心安排,我绝不像他们那样!我的话语与论证都是想到哪就说到哪,因为我肯定那是真的。

    苏格拉底票58vs42票,略微领先。

    59vs41——第五局

    标注:这段话基本是事实,原告要一心定他罪是真的,至于原告的答辩是否JiNg心安排?有两点:第一,苏格拉底确实很难对付,他口才太好了,怎么驳都驳不倒;这样使得苏格拉底赢得了法庭的主动权,此时原告确实是步步小心。要知道控告苏格拉底的不是三五个人,是一群人,他们都想要苏格拉底Si。第二,原告辩词是否JiNg心安排对苏格拉底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他话语的认同度,就是说让庭审中的所有人都认为他说的是对的。这样苏格拉底才能赢得支持率,从而赢得胜诉;关键还是看演讲口才能不能打动法官和听众席,这是苏格拉底生Si的关键。不要以为说苏格拉底口才好就肯定赢,那不一定;重点是原告对他的指控词也是致命的,相对来说、苏格拉底只要答辩的好、支持率上去也能赢。你看我给他打的分,这分数不是乱打的,是根据苏格拉底的陈诉对法庭参与者的带动X、认同度所打的。分数的变化表示了庭审局势的变化,它指着原告被告的厉害关系。显然一开始苏格拉底的票数是缓慢增长的,说明法庭的人包括法官、陪审团、听众席靠向他,这跟他的答辩和演说技巧选择策略都息息相关。

    现在苏格拉底票59vs41票,领先。

    60vs40——第六局

    标注:这里显示了几个信息,看来雅典人对苏格拉底是讨厌的,为什么讨厌他呢??这跟苏格拉底做学问的方式有关。苏格拉底Ai真理,他又喜欢探索,所以没事就到城门口、集市上、人多的地方找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去辩论,结果辩来辩去、苏格拉底发现那些人并不b他聪明。就这样他得罪了很多雅典本地人,你看!这些控告苏格拉底的就是那些人。

    显然雅典有一些人对苏格拉底是讨厌的,就这样苏格拉底慢慢在雅典的知名度居高不下,那些被他辩倒的人生气、嫉妒、这是他惹官司的原因。

    这样看来:苏格拉底在雅典上流人中是被骂的最多的,一般人对他还是b较尊敬,只是觉得他怪。感觉捉m0不透。

    在这段陈述中他不冷不热的提醒了法庭所有人,辩论策略是不温不火中肯、打感情牌,最好让法庭所有人都同情他,这也是庭辩演说策略的一个技巧,目的还是赢得支持率。票苏60vs40票,领先。法庭参与者对苏格拉底的辩护有一点失去耐心。

    62vs38——第七局

    标注:通过上面苏格拉底的陈述来看,显然骂他的人很多,而且骂的这些人都是当时雅典知名的人。在这里苏格拉底很聪明!他提到了“阿倪托斯”这个人对他的控告,这里也有个庭辩策略:虽然苏格拉底说:阿倪托斯的诬陷对他伤害大,但远没有早期以前的某人对他W蔑大。在这里,苏格拉底把最危险的对象进行了贬低、拿了以前的一个人进行主要针对,这是个幌子;就是苏格拉底想淡化法庭参与者以及原告对当前指控的重视程度,苏格拉底知道,讲现在必Si,所以把重点拉到以前。就是说苏格拉底把最致命的指控威胁先绕开,然后把以前最无力的威胁捧高高的,这样能降低致命威胁的伤害程度。假如有100%伤害打来,我先去迎10%的伤害,转过来100%至少降低7%,我再想办法回击。

    你没发现问题吗?这是在庭审,早期W蔑那个人很可能已经不在了,就算在、也没那心思了。其实阿倪托斯才是苏格拉底当前最大的威胁,只不过他必须把这个威胁说成不算什么。

    b方:几年前恨你的人用针扎了你一下,现在有个恨你的人拿的是刀,从辩论的角度你肯定要说:这刀不算什么,那谁谁扎了我一针差点要了我的命。其实要命的是刀,只不过这刀子还没扎,拿刀的人听了你的说法后会反思,嗯?这刀杀不了他、我下次拿根针杀也不迟。实质上扎针的已经过去了,是以前式、没伤害了,而拿刀的是现在式、伤害就在眼前。这是辩论策略!此时苏格拉底票数明显远超了原告,以62vs38票居决胜优势,表示法官、陪审团、听众席把重点关注到了他指的以前,也表示他的策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