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挑剔阅读 (第2/2页)
一些倒是比考生还紧张。 于是蕣华笑着说:“到那时一定要来给姐夫践行。” 盛徽摆手道:“还是不要了,那样更加紧张,管他考得怎样,随他自去罢了。” 蕣华出门上了车,一路往家中走,她坐在车中,身体随着车轮的滚动轻轻晃动,想到方才盛徽的话,自己当时的比喻其实并不准确,有很大的差别,盛徽虽然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压力,然而毕竟她是不能够参加科举的,无论盛徽还是黄学思,都是将丈夫当做了自己的延伸,送丈夫去参加科举,就仿佛自己也进入考场,然而终究是不同的人。 蕣华回到家中,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午时,小螳蜂儿已经吃过了饭,蜂儿又出门卖货,小螳见她回来了,忙问道:“可吃了饭不曾?” 蕣华摇头:“不曾吃,那边正忙着。” 小螳道:“甑里还有些米饭。” 蕣华笑道:“幸好幸好,否则我只好去外面买炊饼。” 毕竟不能只吃鱼啊,所以蕣华忽然想到,做一些方便主食保存起来,也是有必要的,可以应一时之急,这个时候空间中已经是暖季,冷冻食品不好保存了,可以将食物干燥之后收藏起来,比如干米线之类。 蕣华到厨房,舀了两勺米饭,和腊rou、鸡蛋、青菜一起,煮了一碗汤饭,端来客厅坐在桌边便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讲着那边的事:“喻家老爷明日启程,要去京城参加会试了呢,唉,我真想也去京城逛逛。” 小螳将梭子在织机上穿来穿去,说道:“北方那边说是饮食口味重,放许多的盐,不知我们若是到了那里,能否合口味。” 蕣华噗嗤一笑:“这倒是个问题,我想那边总有南边的馆子,或者就自己烧饭吧。” 小螳说起蜂儿的香皂海绵生意:“上午去孙太太那边,她试了一下,买了两枚香皂,两块海绵,还说没见过这样洗脸的东西呢,着实有趣。” 蕣华笑道:“我今儿上午就惦记这件事,总算开了张。” 虽然做了几十块香皂,终究不知道销路如何,虽然海藻灰和海豹油不必花钱,冰片毕竟是成本,蕣华想着,假如真的卖不出去,便只好自家用了,另外拿到各处去送人情。 她们之前也曾经商量过推销方式,这时代洗洁用品多是用皂角,香皂也是有的,用的是皂荚加香料,南极空间没有皂角树,但是有许多海藻和油脂,原材料丰富,于是她们便是用这种方法做香皂,街市上的香皂价格偏贵,蕣华她们为了打开销路,价格便低了两成,又是切了小小的薄片,先试用后推销,想着凭蜂儿的伶牙俐齿,总能卖出去几块,若是这一行好做,今后蜂儿夏天卖冰,冬天就卖香皂海绵,不用再猫冬了。 很快这一年过去,时间来到成化二年,蕣华掐指一算,自己今年十九岁了啊,虚岁二十,而到如今这个时候,自己已经独立生活了两年,三个人的家当攒下七十两白银,海绵香皂的生意已经打开了销路,虽然不能说生意火爆,但是蜂儿出去一次,总能卖出几块。 四月里,蜂儿整顿手推车,正准备去卖冰,忽然间从京城传来消息,说是喻老爷高中了,是同进士,于是江行那边当然要打点礼物过去贺喜,亲家翁终于中进士了呢,要说盛徽的公公也确实比较坎坷,很有才华,只是考场不顺,三十岁的时候中了举人,之后十几年一直再没能有进展,如今总算出头,虽然是同进士,毕竟也是进士。 蕣华也过去贺喜,送了一件新皮袍给黄学思,连声恭喜,黄学思含笑道谢:“生受你们,小门小户过日子不易,今后不必这样客气,买这么贵重的东西。” 男子赚钱不易,女子谋生更难,虽然有一些稳婆卖婆卦姑师姑行走街巷,可是多数是在社会底层,收入微薄,单凭一门本事难以糊口,许多都是身兼数职,又是给人接生,又是给人拔罐艾灸,得了机会便充当媒婆,还带着卖一些金珠首饰,手帕丝线,可说是见缝就钻,这才能够维持,她们三个能够支撑住门户,而且还大致不走了样子,比较体面,倒是也堪钦佩。 蕣华笑道:“其实倒是没什么。太太,老爷这一回中了进士,朝廷给安排了什么官?” 黄学思含笑说:“委派了在礼部,来信说要我过去呢。” 蕣华眼睛一亮:“那可是好,早就听说京城宏伟得很,又极其热闹,太太到了那里,可得好好看看,何等的开心。” 黄学思一笑,蕣华这句话,正说到她心里,她虽然恪守儒家理学的道德,少有出门,轻易也不许尼姑道长之类上门,但是在这东阳县住了四十年,也很想换一个地方待一阵,况且路途上虽然辛苦,毕竟能看许多风光,所以黄学思也是跃跃欲试,平静多年的心,开始激动起来。 在堂上聊了一阵,蕣华到盛徽房里,两个人说话。 盛徽也是喜之不尽:“父亲大人这一次得中,不但他自己终于得偿所愿,对明夏也是一个吉兆,今年八月的秋闱,或许明夏也能够高中的。” 蕣华笑道:“定然会是如此。” 盛徽点头:“所以我就劝他,家中为了大人的事,无论怎样热闹,他都不要分心,乡试在即,专心读书,练习策论要紧。” 蕣华笑着说:“很是很是,若是实在静不下心来,去佛寺里住一阵也是好的,暮鼓晨钟,可安静了。” 盛徽咯咯地笑。 这简直就是个备考热身营地,盛徽就是班主任,天天紧盯着复习做题,之前也将喻明夏的文章拿给自己看,那八股文写得一套一套的,就像后世的考卷,自己当年高考的时候,做过的卷子无数。 喻家这边高兴得很,盛敦文却惘然若有所失,自己这些年来,也是努力科举,只可惜到现在只是过了童试,成为俗称的“秀才”,自己一向得意的长子钊焕,到现在连童生考试都没有通过,一家人的生计只是靠那几十亩地,还有父子二人在外面教授西席的收入,自己的儿媳是个贤德的,日常织布换钱,贴补家用,虽然说男耕女织,女子织布纺纱都是本职,但是家中如此清贫,自己身为男人,实在惭愧。 尤其此时,眼看喻家那边如此热闹兴盛,自己这边却平淡冷清,盛敦文虽然多年来注重道德修养,却也不由得感觉失落。 孟观时见他心情抑郁,便劝道:“何必与人攀比?想来也是天意如此,乐天知命,安贫守道,这样平静安宁地过一生,也是福分。” 盛敦文默默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