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一章:冬小麦丰收  (第1/1页)
    这些冬小麦长的实在是太矮了点,看上去就像是营养不良,还没涨足个的样子。    不过,在收割小麦的时候,这些村民才发现。    这些冬小麦虽然个头矮,但是麦穗又长又大,麦粒颗颗饱满。    这样看起来,似乎并不会减产啊。    只不过,在麦子还没打出来之前,他们也没办法判断真实的产量。    而蜀王似乎是为了帮他们解惑,特意命人收割一亩地的麦子,单独放在一边。    然后命人用人将这些麦子打出来,专门测一测产量。    而蜀王李愔挑选的这一亩地的麦子,也没有挑选涨势最好的一亩,而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这样一来,这一亩地的麦子产量,足以代表所有麦田的平均产量。    当天,这一亩地的麦子,就在场里打了出来。    看到打出来的一整场麦子,那些百姓都是大吃了一惊。    这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啊。    在他们的想象之中,这些冬小麦,一定会比正常小麦减产很多。    但是现在看来,冬小麦非但没有减产,反倒是要比正常的小麦产量多出很多的样子。    这冬小麦居然还能比春小麦更高产不成?    两天之后,场里的小麦已经晒干,李愔命人将小麦装起来,然后专门称了一下。    这一亩地的小麦,竟然足足有六百三十多斤!    这个产量,再次让那些百姓,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已经认识到,冬小麦会比春小麦高产,但是也没有料到,会高产这么多。    他们种植的春小麦的亩产量,也不过三百多斤的样子。    而冬小麦的产量,几乎是他们种植春小麦的一倍!    这实在是太让他们吃惊了!    如果以后他们都改成种植冬小麦的话,岂不是粮食一下子就提高到一倍?    而蜀王李愔,似乎是看穿了村民们的想法,不由微微笑道:“并不是冬小麦比春小麦更高产,而是这些冬小麦的品种更好,所以才能高产。”    “不过嘛,种植冬小麦有一个好处就是,收割完小麦之后,还能种植地瓜、玉米、或者花生。而等秋天收割完这些地瓜、玉米花生之后,还能继续播种冬小麦。”    “这样一来,粮食就可以从原本的一年一熟,变成两年三熟。等于两年的时间,就能多出一年的产量来。”    听到蜀王李愔的话,这些百姓,再次被惊呆了!    天呢!    蜀王所说的,都是真的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以后,可真是能过上好日子啦!    还有些百姓不太相信,忍不住问道:“殿下,你所说的,都是真的吗?现在收割完小麦,再种地瓜、玉米、花生,秋天就能收成?不会减产?”    这是在后世早已经被证实了的事情,但是这个时代的人,还从来都没这么种过。    也难关他们会疑心重重。    其实,这些还算不上什么。    如果要是告诉他们,有一年两熟的水稻,甚至在那些热带地区,有一年三熟的水稻,估计能把他们激动的晕过去吧?    还好,李愔并没有这样的恶趣味。    “当然不会减产,等收割完小麦之后,本王就会名你们耕地,然后种植地瓜、玉米和花生。等到秋天,你们就能够看到会不会减产了。”    听到蜀王的话,这些百姓,才真的放下心来。    蜀王是何等样人物?那可是天神下凡啊!    蜀王,又怎么会骗他们呢?    既然蜀王说能行,那就必然能行!    这样的话,那以后,他们可就不愁粮食不够吃了。    他们似乎已经看到,好日子正在向他们招手。    这些百姓的脸上,都挂上了喜悦的笑容,嘴角都合不拢。    甚至好多老人,喜极而泣,蹲在地上呜呜地痛哭起来。    “呜呜,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    “是啊,有了这冬小麦,有了地瓜、玉米和花生,以后再不用怕饿肚子了!”    “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啊!”    “这一切,可都是蜀王带给咱们的,咱们可不能忘本啊!”    “那还用说?咱们要是忘本了,那还算是人吗?”    收割完麦子之后,接下来就是打麦子,入仓。    接下来,就是种植地瓜、玉米和花生这三种新型农作物。    而李愔收割起来的这些冬小麦,决定当做重量,在整个剑南道推广。    推广的价格,只是比普通的小麦价格,高了两成。    产量这么高,价格又这么便宜的小麦种,引起了剑南道百姓的疯狂抢购。    好在今年的收成相当不错,整个剑南道的百姓,都用不了这么多的种粮。    剩下来的,李愔直接出售给了其他地方的百姓。    相信用不几年时间,这些麦种就能在整个大唐流传开来。    当然了,这麦种,留上几年,就不纯了,亩产量为大幅度下降。    以后,李愔也不准备直接从商城里购买种粮了。    这个工作,李愔都交给了农业专家杨明照。    杨明照就负责种粮的培育,还有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任务。    以后,益州还将会成为整个大唐的种粮培育基地。    整个大唐的百姓,都会购买益州培养出来的种粮。    这种全方位的领先,会让益州逐渐成为大唐最繁华的城市。    其实,现在越来越兴旺的旅游业,就已经给益州带来了太大的变化。    随着益州月报主编夏云天的不断推广,益州的旅游景点也是越来越多。    旅游业的发达,让整个益州的百姓,都跟着收益。    像是小河村的村民,自然是不需要说了。    整个村的人,都因为旅游业,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生意。    光依靠这些生意,他们的收入,就要远远高于种地收入。    至于其他的百姓,因为旅游也的带动,像是旅店、餐饮、运输等等,带来了无数的商机。    那些头脑灵活,而有有点本钱的人,早就赚的盆满钵满。    就算那些木讷老实的,不会钻营这些生意。    但是现在益州的繁荣,也带来了无数的工作机会。    他们只要肯干,就不愁赚不到工钱。    短短一年的时间,整个益州的人均收入,起码翻了一倍,甚至都不止这些。【啃书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