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篇:独裁是一场「真香」定律 (第1/1页)
第二篇:独裁是一场「真香」定律 「所有当权者都希望可以独裁。只想不做的,只是他还有些理智。」 这句话很真实。就像你突然中liuhe彩,发现自己拥有10亿资产,你会不会考虑直接买下一座小岛,建立自己的国度,订下一条铁律:「不准叫我全名,必须尊称‘至尊无敌大人’。」?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会,我会低调生活,保持初心」,那你要小心,这可能是你「还没适应有钱的身份」。 同理,当一个人手握权力时,他也可能会经历这种「身份转变适应期」。但一旦适应之後——嗯,权力就会变成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权力,独裁,还有理智的拉扯。 --- 1.权力就像一张按摩椅,坐上去就不想下来 当权者为什麽想独裁?简单来说,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喜欢控制感。 这跟为什麽你坐上老板椅後,开始习惯把脚放在桌上是一样的道理——一旦拥有了「控制感」,你就很难回到从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权力上瘾现象」,研究显示,当一个人获得权力时,他的多巴胺会飙升,这种快乐和毒品上瘾类似。简单来说,当权者有时候不是「坏」,他们只是被大脑的奖励机制控制了。 还记得《魔戒》吗?佛罗多一开始也是个好人,拿着魔戒说:「我不会被诱惑的。」结果後来呢?「不,这是我的宝贝!」 当权者的心理就是这样,原本只是「坐上这个位子做点事」,但时间久了,他的内心小恶魔开始窃窃私语:「其实,所有决定都让你来做,不是更有效率吗?」 於是,独裁的种子发芽了。 --- 2.为什麽有些人「想独裁但没动作」?因为他还有点理智 如果所有当权者都想独裁,那为什麽有些人最後没有这麽做?这就涉及到理智的问题了。 理智就像一个随时在线的客服,当你打算乱来时,它会跳出来说:「请考虑这样做的後果。」 从心理学来看,这涉及两个重要概念: A认知控制——理智派的刹车系统 这是人类前额叶皮质负责的功能。简单来说,这部分的大脑帮我们「踩刹车」,当我们想要冲动行事时,它会出来提醒:「你确定这样做不会Si得很惨吗?」 所以,有些当权者是有这个刹车系统的,他们会评估:「如果我现在变成独裁者,民众会不会推翻我?会不会被记入历史黑名单?」 这些人不是不想独裁,只是他们还有点计算能力。 B羞耻感Shame——社会道德的压力 另一种可能X是,这些当权者在成长过程中被植入了某种「社会责任感」,例如: -「你不能太自私,要为人民服务。」 -「历史上所有独裁者的下场都很惨,你确定要当那个反派?」 这种内心压力会让他们觉得:「算了,还是忍一下吧。」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不想独裁,只是还没找到一个让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方法。 --- 3.哲学视角:霍布斯与洛克的掰头 如果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两个人的思想来解释——霍布斯.洛克。 霍布斯派:强权才是唯一的秩序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说过,人类的本质是「混乱与冲突的」,如果没有一个强权压制,社会就会变成「人人互相攻击」的战场。 所以,按照霍布斯的逻辑,当权者想独裁其实是「合理」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 洛克派:你这是在骗自己 洛克则完全相反,他认为人类有能力透过制度与理X来建立秩序,所以不需要独裁。 所以,那些「只想不做」的当权者,可能就是霍布斯派和洛克派的思想正在内心拔河: -霍布斯的小恶魔:「快点独裁,这样世界才能照你的意思运行!」 -洛克的良心天使:「不要啦,这样你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4.结论:你会选择哪一条路? 如果今天你突然成为国王,你会怎麽做? 1.「我一定会开明治理,让所有人都有发言权!」 →这很好,但当你真的坐上王位时,你可能会发现:「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也太麻烦了吧?」 2.「我会成为一个开明但有效率的领袖。」 →这基本上是「温和独裁」的版本。你可能还是会压制一些反对意见,只是你会包装得很好,让大家觉得自己「仍然有选择」。 3.「我会毫无顾忌地独裁!」 →这是最快乐但也最危险的选择,因为当你变得过於强势,总有一天会有人推翻你。 总结来说,当权者都希望能够完全掌控局面,这是人X的一部分。但真正聪明的人,会知道如何让自己看起来不像独裁者,却仍然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独裁好不好」,而是: 「你有没有办法做到独裁,而让大家还觉得你很民主?」 这,才是最终极的权力艺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