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起义之时 (第2/2页)
每个人心底,“咳咳…相信在此的每一位壮士都心怀志气。西南一带向来多灾,人民在与天的抗争中生存,先王曾领着大家齐心反天,西南之地也迎来了前所未有之安宁。可是人心会变,这十年来先王有曾来看过一眼西南否?如今新帝非太子而登基,邪恶当道,岂能不反乎?” “反!”众将士齐举火把,喊出了震天撼地的声势。 “天灾人祸皆弃于西南,土地绝收,婴孩新生即死,老者得病不可治,咳咳……西南的人命岂能不顾乎?” “救死扶伤!人命关天!” “我代玉王问:天道可逆,人道岂能不逆乎?” “反!拥玉王!反新帝!拥玉王!反新帝!” 城墙背后太阳已经升起,天光与火光映衬,将路岂知的身形勾画得格外肃穆,仿佛神只下凡。 “天命在我……” 在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起义中,夹杂了几声长唳。 路岂知循声看去,发现是一个带着信鹰的将士吼得格外起劲,连那鹰也张着翅膀一同长鸣。 他收回目光,微咳几声,掩去手帕上的血迹。招了招手,让一旁的老将军来主持,自己缓步回到了座位上。 众人只能看到他端坐于上,并不知他额前渗着细汗,捏紧的拳头爆着青筋,厚重的衣物下身体因剧痛而发着抖。 “安静…”他轻轻吐字,不知是在对城墙下声势浩大的起义军说,还是在对谁说。 而刚才被他看了一眼的带鹰将士,见路岂知已经不再注意他,忙放下举起呐喊的手,尴尬地碰了一下身旁的人,“形势所迫,我哪儿能是真心的啊——破风!我都说了你别瞎凑热闹!” “信鹰”障眼法下的本来面目赫然是一只金雕,而这两个混进起义军的,不是云今宴跟封珩,还能是谁? 封珩正在沉思,被肘了一下,倒是顺着他的意思阴阳怪气起来:“噢?我看你不是很‘心怀大志’的么。” “大志当然有,路先生所言有点道理,你这先帝做得……啧啧”云今宴煞有介事地摇摇头。 “的确在理。” “啊?你不会真的…”云今宴咽下了插科打诨的话,封珩脸上失了笑意,眼眸发亮——他在生气。 “说得我都快信了。” 那为何西南军都信了?他们才是亲历者。云今宴没问出口,他看着封珩肃起的脸,搭上一身银色铁衣,很容易想起当初刚刚带兵起义的风眠。 他那时其实不爱笑的。他心里还装着天下人,哪会在众生疾苦时笑得出来。 云今宴来看过一眼,不过十几的小孩,却能让人看到“为万世开太平”的气势。他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笑起来像个小太阳一样的小风儿。云今宴没有打扰,中原交给风眠放心,他便去了北边。 而这样的风眠,怎会扔下西南不管? 对了,风眠是怎么会突然性情大变的?他早就跟着萧先生云游四方去了,并不知这之间发生了什么。 先生……风眠身边也有个先生——玉先生。 他已记不起玉先生的面容,却知那也是个令人尊敬的前辈。明明是风眠的恩师,却再也没见过他。 仙去了?还是……玉先生、玉王爷…… 封珩打断了云今宴的思虑,“不过托路先生的福,我倒是知道这‘玉王爷’的真面目所谓何人了。” “谁?” “孟竹钦。你不认识。我也了解不多。” “何解?”刚刚的联想被推翻,云今宴莫名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若真是那“先生”一辈,可就兹事体大了。 “风家血脉众多,未入皇宫的子嗣十有八九,而他说皇兄非正统太子……殷朝的太子,至今只有一个。” 风立春,虽然生的时机不凑巧,但他到底是风眠的第一个后代。那时风眠也还年轻狂妄着,少年心性,比起带孩子,感觉更像多了一个新朋友。跟踏云破风一辈的。 “立春去的早,我也不知他追寻个真爱追寻到了何处。只是假设他在西南的话,孟竹钦又出身西南,此论可解。”封珩微叹,虽只是假设,但他觉得差不离。这样的话孟竹钦可就是他皇孙…皇侄了。 他们跟着起义军们来来往往准备出征,二人驾着马,阳光洒在脸上,封珩眯了眯眼,回头望向西南方。 “怎么了?小风儿,你这军心不牢啊。” “……西南,该去看看。”封珩低喃着。他当然微服私访过很多次,虽不至于让大家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至少不用再担心野兽或是异族侵扰。 这几年定是出了什么变故。若真如路岂知所言的民不聊生,那这债,还得算到他头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