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俊书生进京寻亲家 (第1/2页)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这两句诗传了千百年,说的是那开科取士的事。意思是人若五十岁能考中进士,那都算是年轻的,而三十岁才考中明经,那便算是老的了。 话说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有一户人家,家里的小儿子姓傅,名知安,14岁时考中秀才,被周围人称小神童。从那之后,傅知安寒窗苦读几年,但屡次科举落第。 说起傅知安这个人,能中秀才,那也是诗词歌赋精通。熟读四书五经,闲来时也会给文人朋友作序。 此人行步端庄,生得一副好相貌,眉清目秀,也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 许是常年闭门苦读,傅知安皮肤白皙透光,眉若远黛,那双眼微微下垂,说不出的忧郁。 那两片薄唇更是道不尽的无情,但偏偏那上唇又长了一点朱砂痣,那些忧郁无情,都化作了独一份的风流和风情。 照理说秀才在安远县那也是难得的奇才了,更别提人儿还长那么俊俏。在这个年岁,理应儿子都会走路了。 但偏偏这傅知安21岁了还没有娶亲。 原来这傅家是京师人氏,世代在京师为官,一朝卷入党争,被贬安远县当个芝麻官小知县。 傅家还在京师为官时,就给刚出生的小儿子傅知安说了一门亲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门当户对,本是一桩好事。 但坏就坏在傅家被贬,这门亲事,傅家现在可算是顶顶高攀了,人家还认不认这门亲事,只有去那京师一趟才知。 傅家被贬,老父亲憋着一口郁气,一心想让傅知安远赴京师,同亲家好生商量,把这门亲事定下来,这样傅老父亲脸上才更有光。 要是傅知安争气,中个举人,再去京师做官,这亲事也好说。但傅知安偏偏苦读那么多年,年岁被蹉跎了不说,更要命的是他娘亲去世,已经19岁了的傅知安又守了三年孝。 这一来,可苦了傅知安,迟迟未成家。 丁忧一结束,傅知安就被安排远赴京师。傅父为了不显得寒碜,安排了二十个仆人相随,还准备了一笔不菲的盘缠。 赣州府去往京师的路途遥远,长途跋涉,这是傅知安第一次去京师。 傅知安坐在颠簸的船上,独自一人坐在船舱里,手里摸着那些成盒的金银细软,心里才踏实了几分。 把那些做工精良的细软放回盒子里,傅知安长舒一口气,心道:“还不知道多久才能到达京师,只要到达京师,就能去找兄长,到时候也能有个照应。就算那中顺大夫家的小姐不认这门亲事,也有个其他去处。” 在运河上颠簸了一个多月,傅知安才终于下了船。 近来走水路的商贾众多,靠近京师城内的客栈都没有空房。 傅知安只能带着仆从,找了一处偏僻的客栈落脚。 傅知安虽已弱冠之年,常年寒窗苦读,初到此地,入住客栈时没注意,这附近常有山贼出没。 那山贼来势汹汹,凶恶异常,不仅要财,更是要命。 傅知安被混乱的尖叫声吵醒,心里惴惴不安。听窗外的脚步声和刀剑摩擦的声音,恐怕山贼来人还不少。 那刀剑刺进rou体的声音近在迟尺,傅知安在窗前蹑手蹑脚,时而耳贴窗户,时而耳贴木门,生怕山贼冲进房间里来。 没一会,两三个仆从冲进傅知安的房间,大喊:“公子,快跟我们走。” 傅知安不敢犹豫,跟着仆从翻窗而出。 那些山贼一见傅知安,便跟饿狼看见肥rou似的,仿佛傅知安身上藏着金山银山。 仆从拦着那些山贼,傅知安在掩护下,奋力逃跑。 人荒马乱了大半个晚上,傅知安才堪堪在仆从的保护下逃脱。只是逃跑匆忙,不仅盘缠全部被抢了去,他和仆从们也走散了。 只有衣服里贴身带着几片金叶子。 傅知安一时间从意气风发变成了落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